2018 年 12 月 12日 星期三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 W020240109335117985630.jpg

    润滑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举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了润滑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八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实验室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薛群基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刘维民院士,副主任葛世荣院士、郭万林院士、李健研究员和学委会委员,实验室骨干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刘维民院士、郭万林院士和李健研究员共同主持。刘维民院士致欢迎词,他代表学术委员会感谢委员们多年来对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薛群基院士回顾了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希望新成立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不断创新,发扬实验室优良传统,团结一致做工作,...
    查看详细内容>>
  • W020231228603593630421.jpg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界面起电行为动态监测研究获进展

    固-液界面的摩擦起电行为是表界面的重要性质之一,和界面摩擦与润滑状态、双电层的形成、能量耗散过程等密切相关,但其内在工作机制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实现原位动态监测是揭示其界面起电行为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道爱研究员团队在固-液界面摩擦电机理与监测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研究人员将高速摄像机和电学信号检测设备集成在一起,实现了水滴的运动状态和摩擦起电行为的同步关联检测,原位动态地呈现了水滴在疏水表面完整运动过程(靠近、接触、铺展、反弹、离开)的带电现象,建立起水滴运动状态与其摩擦起电行为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固液界面的摩擦起电信号的大小、极性...
    查看详细内容>>
  • W020231206340961477754.jpg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液体超润滑材料研究获新进展

    构建宏观超润滑界面(摩擦系数在0.001级别甚至更低)可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由摩擦引起的经济损失。然而,较长的磨合期可能导致摩擦副表面出现严重的磨损。目前,缩短磨合期的策略大多是针对Si3N4、SiO2、Al2O3等陶瓷摩擦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轴承钢摩擦副表面的超润滑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近期,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道爱研究员团队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轴承钢摩擦副的液体超润滑材料:通过将柠檬酸热解制得的碳量子点(CQDs)添加到聚乙二醇水溶液中,实现了钢/钢摩擦副界面的超润滑(摩擦系数为0.005),其磨合期仅有44s,同时轴承钢表面的磨损率降低了77%。该研究为在较短磨合期内实现轴承钢摩擦...
    查看详细内容>>
  • 周峰1.jpg

    【中国科学报】重塑战略润滑力量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2023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报】“研究所发展大家谈”栏目刊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峰研究员文章《重塑战略润滑力量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查看详细内容>>
  • W020230728555317670980.jpg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水下黏附研究获新进展

    湿黏附在机械工程、海洋技术和医疗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固-固界面含水粘接过程中,水分子的存在极易导致粘合失效,这主要是因为界面水阻碍了胶黏剂与基材之间的接触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形成。对于界面水的去除,研究人员已进行了各种尝试,如界面吸水、疏水排斥和挤压,但这些方法并不能实现界面水的完全去除,很难保证界面的高性能黏附。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峰研究员团队,提出了基于物理化学耦合的多尺度深度去水化机制,并基于该机制发展了一种水下自适应增强的胶黏剂(SLU-adhesive),实现了苛刻环境下(高/低pH、海水)牢固的水下粘接(1600 kPa),在水下固沙、水下修复和黏...
    查看详细内容>>
  • 快速导航